來源:北大青鳥總部 2025年04月20日 13:25
提到人工智能,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像ChatGPT這樣的聊天機器人,或是能作畫、剪視頻的AI工具。然而,支撐這些智能功能背后的“內核”——AI模型,才是推動技術進步的真正引擎。而在當前人工智能領域,影響力最深遠、技術路徑最主流的,被普遍稱為“AI三大模型”,它們分別是語言大模型(LLM)、視覺大模型(VLM)和多模態大模型(Multimodal Model)。
一、語言大模型(LLM):文字的理解與生成引擎
語言大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顧名思義,是一種專注于自然語言理解與生成的人工智能模型。這類模型通過訓練海量文本數據,能夠模擬人類語言的理解邏輯、語法結構和上下文語境,從而完成對話、寫作、翻譯、摘要等任務。
1. 技術特點:
參數量巨大,通常以“十億級”為單位;
通過Transformer架構構建,具有強大的語義建模能力;
具備上下文記憶能力,可以連續對話;
可通過“提示詞”驅動,實現復雜任務處理。
2. 代表模型/產品:
GPT系列(OpenAI)
PaLM(Google)
通義千問(阿里)
文心一言(百度)
3. 應用場景:
聊天機器人(如客服、智能助理)
內容寫作與創意生成
法律、醫療等領域的文書處理
編程輔助(如代碼補全、注釋)
二、視覺大模型(VLM):看圖識物的人工智能
如果說語言模型擅長處理“聽和說”的能力,那么視覺大模型的任務就是“看得懂”。視覺大模型(Vision Large Model)是專為圖像處理而設計的AI模型,具有圖像識別、目標檢測、圖像生成等強大功能。
1. 技術特點:
通常結合CNN與Transformer混合架構;
可識別物體、表情、場景、文本等視覺元素;
在圖像處理基礎上,能生成新的圖像內容;
數據集包括ImageNet、COCO、OpenImages等大規模圖像語料庫。
2. 代表模型/產品:
CLIP(OpenAI):將圖像與文本對應起來
DINO(Meta):無監督圖像識別
文心一格(百度):基于文心大模型的繪畫系統
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AI繪圖工具
3. 應用場景:
安防監控與人臉識別
智能駕駛(自動識別路況、障礙物)
醫學影像分析
AI繪畫與圖像編輯
三、多模態大模型:跨越語言與視覺的智能整合體
多模態大模型(Multimodal Model)是目前AI研究的“皇冠”,因為它打破了AI模型單一感知的限制,能同時處理文本、圖像、語音甚至視頻等多種信息輸入,真正逼近“通用人工智能”的能力。
1. 技術特點:
同時包含語言模型與視覺模型的能力;
可實現“圖文互譯”“語音問答”“視頻理解”等復雜任務;
基于大規??缒B訓練數據,如圖文對、音視頻對;
模型架構更復雜,往往以Transformer為核心。
2. 代表模型/產品:
GPT-4(OpenAI):內置視覺處理能力
Gemini(Google DeepMind):集圖像、文本、音頻于一體
文心多模態模型(百度)
CLIP + Diffusion 的組合模型(如DALL·E)
3. 應用場景:
智能問答系統(通過圖+語音進行輸入)
電商智能導購(拍照推薦商品)
智能教育(讀圖講解、視頻互動)
視頻摘要與剪輯
四、AI三大模型的協同趨勢
雖然這三種模型在各自領域中獨立發展,但隨著實際需求的提升,它們之間的界限正在逐步模糊。例如,在AI視頻生成系統中,必須同時調用語言模型(編寫劇本)、視覺模型(生成畫面)、多模態模型(進行配音與剪輯)。
未來,企業不再單獨部署“一個語言模型”或“一個視覺識別工具”,而是會選擇模型集成平臺,在統一框架中調配不同模型的能力,靈活應對業務場景的復雜變化。
總結
從“聽說”到“看圖”,再到“理解一切”,AI三大模型不僅僅是科研論文里的名詞,它們正逐步滲透到我們每一個日常生活的細節:你讀的一段文字、看的一個視頻、搜索的一張圖,背后可能就有一個或多個模型在默默工作。
正如當年的電力、互聯網徹底改變世界,今天的AI三大模型,也正在成為新一代基礎設施。理解它們,不僅是理解技術,更是掌握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