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大青鳥總部 2025年04月20日 13:05
在人工智能不斷飛速發展的當下,“AI大模型”這個詞正頻繁出現在各類科技、教育、商業場景中。無論你是剛剛接觸AI領域的普通人,還是希望將AI工具融入工作流程的從業者,一個共同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AI大模型到底怎么用?
這不是一個高深的問題,也不需要你是程序員出身。事實上,大模型的進化,恰恰是為了讓“普通人也能使用強大的人工智能”。
一、什么是AI大模型?先別被術語嚇住
所謂“AI大模型”,簡單說就是參數量特別龐大、能力很強的人工智能系統。像ChatGPT、Claude、文心一言、通義千問、GLM、LLaMA這些,都是不同公司推出的大模型。
它們的共同點在于:
能理解并生成自然語言
具備多輪對話、寫作、翻譯、分析等能力
有些還能處理圖像、音頻甚至視頻(多模態)
一句話概括:它們像一個訓練了幾億本書、聽過幾千萬段錄音、看過無數圖片的視頻內容助理,能以“對話方式”來幫助你完成任務。
二、AI大模型怎么用?從0開始的入門方法
1. 選一個平臺,注冊賬號就能用
如果你是零基礎用戶,第一步不需要學代碼。你只需要:
訪問一個AI大模型平臺,比如:
ChatGPT(openai.com)
通義千問(阿里推出)
文心一言(百度推出)
智譜清言(清華團隊)
訊飛星火、MiniMax、月之暗等
注冊一個賬號,通常用手機號或郵箱就行
打開界面,就可以開始“對話式使用”了
比如你可以直接輸入:“幫我寫一段公司簡介”,“這段文案太生硬了,潤色一下”,或者“把這篇中文翻譯成英文”,模型就能立即生成結果。
2. 學會“提問技巧”,大模型才更聰明
大模型本質上是“對話式AI”,你問得越清楚,它答得越精準。這個過程叫做“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
比如:
差的提問:“寫個文章”
好的提問:“寫一篇關于數字化轉型的公眾號推文,口吻輕松,字數控制在500字左右”
你可以要求格式、風格、角色定位,比如:“假裝你是財務專家,幫我解釋一下利潤表”,或者“請列出優缺點并生成表格”。
三、大模型能幫你做什么?不是只有寫作
雖然很多人最先接觸大模型是在“自動寫作”層面,但這只是冰山一角。
1. 辦公自動化助手
寫文案、寫總結、寫PPT大綱
生成簡歷、潤色郵件、起標題
會議記錄自動摘要(配合語音識別)
2. 編程與技術輔助
自動寫代碼、調試錯誤、解釋函數
生成腳本、前端頁面
甚至直接構建Web應用框架雛形
3. 教育與學習工具
解題講解、作文評分、模擬考題
多語言學習(中英翻譯、語法糾正)
知識圖譜構建、自學路線規劃
4. 創意和內容生產
生成小說、劇本、廣告文案
AI作詞、寫詩、寫祝福語
和AI進行“頭腦風暴”,啟發靈感
四、進階使用:不止聊天,還能本地化、集成API
對于有一定技術背景的用戶,AI大模型的玩法更豐富:
1. API接入,搭建專屬工具
如OpenAI、百度智能云、阿里云等平臺提供API接口,你可以:
把大模型接入自己的系統
開發AI客服、AI問答機器人
在電商、金融、政務等場景集成智能對話模塊
2. 本地部署,數據更安全
如果你對數據隱私敏感(比如醫療、法律、教育行業),可以選擇開源大模型如LLaMA、ChatGLM、Qwen等進行本地部署:
優勢:數據不出本地,響應更快
需要一定硬件資源(顯卡、內存)
可實現微調(Fine-tuning)和私域訓練
五、使用AI大模型的幾個注意事項
雖然AI大模型非常強大,但也不是“萬能的”。在使用過程中請注意以下幾點:
1. 不要盲信結果
大模型生成的內容并不等于“權威答案”。它可能會“自信地胡說八道”(業內稱為“幻覺”),尤其在涉及事實、專業術語、日期數據時,請務必核對。
2. 避免過度依賴
它是工具,不是替代人腦。最理想的狀態是:你主導創意和判斷,AI負責執行和潤色。
3. 數據隱私別輕視
不要輕易在公有模型中輸入公司機密或用戶信息。企業用戶建議優先使用“企業版”或私有部署模型。
總結
如果說過去十年,Excel是職場標配;那么接下來的十年,如何使用AI大模型,將成為每一個人都應具備的“數字素養”。
你不需要成為AI專家,也不需要學會訓練模型,但你至少要學會:
正確向AI提問
判斷AI輸出是否可信
把AI工具融入你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這一切,并不難。你需要的只是一點好奇心,和一次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