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大青鳥總部 2021年12月01日 10:37
學區房長期以來一直是家長的熱議話題,這不,幾個月前北京市西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政策發布自2020年7月31日后,西城區購房并取得房屋產權證書的家庭適齡子女申請入小學時,不再對應登記入學劃片學校,全部以多校劃片方式在學區或相鄰學區內入學。
別看這個看起來很簡單的政策,卻難為倒了一群爸爸媽媽們,一群爸爸媽媽打破腦袋,花了很多錢買了學區房就為了孩子上好學校,可簡簡單單的一個政策,就把爸爸媽媽們的美夢敲得支離破碎。尤其是這次第一批因為這個政策被劃分到各種學校的孩子而言,有可能家長買了學區房,但是孩子被分配的學校要驅車1小時,并且師資力量還非常一般。對于拼命買了學區房的家長來說,這是多么大的打擊啊!
今天,針對學區房,小青就和大家來聊聊!
那么什么是學區房呢?
百度上是這樣說的:學區房,指的是具有稀缺性學校區域的房產。我國的學校選擇是根據區域劃分的,有的區域學校多,有的少,有的學校好,有的學校相對平庸,而家長們為了孩子能上好學校,自然而然就會選擇學校多、好的區域進行居住,從而讓自家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從而學區房就應運而生了。
到底學區房真的那么重要嗎?這個問題小青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但是小青這邊有一些案例可給大家分享下。大家可以自己品一下,到底,學區房值不值得。
案例一
夫妻二人分別是兩個不同區的,女方所在區的小學非常少,而且教學能力一般,男方所在區的學校多,并且教學師資能力雄厚。按道理孩子選擇男方所在區域非常合適,但是他們的小家是在女方所在區域中的大房子,并且女方父母也可以幫忙照顧。但是男方所在的區域由于路途問題女方父母家來這個區照顧孩子的可能性也不大,而男方父母由于再婚的原因也不可能來照顧小孫女。最主要的是他們只有一個不到15平米的平房,房子位于胡同中心,夫妻上班也不是很方便,這么大的房子如何讓三口人住?d孩子放學的接送怎么辦?這些問題開始困擾這對兒夫妻。同樣的面對這樣現狀的家長一點也不少,很多家長為了孩子,非常拼命,什么車位房、過道房、應運而生,為了學區房,各位家長也是拼了。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真能學的好嗎?
最終這對兒小夫妻選擇了在男方所在區域買房,背上貸款,每天為了還債拼命工作,除了孩子的花銷,一切減免。而男方因為工作的原因,也不會常住家里,造成夫妻二人聚少離多,這樣壓榨自己的生活,值得么?
案例二
第二對兒夫妻只有一處房是三室兩廳,但是所在區域學校質量不行,距離父母家也遠。但是父母家的房子所在區域是學區房,也就是說,為了孩子,一家三口最終選擇搬回父母家居住,從此三口之家變身五口之家。看起來也沒啥問題,可是父母家的房子可沒有這么大了,五口人擠在40多平米的兩室內怎么給到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呢?父母的早睡,孩子的學習空間,把小兩口壓榨的也是穿不過來氣。而這一切的一切只因為四個字:“為了孩子”。真的值得嗎?小青畫個問號。例3
案例三
第三對兒夫妻不是本地人,他們深刻的認識到學習對于改變孩子的一生的重要性,所以他們拼命在大城市打拼,終于擁有了自己的家。可是為了孩子的未來,為了一套學區房,他們選擇了假離婚。因為只有找個本地人結婚才能讓孩子有個好戶口,才能選擇一個好學校,學區房成為了兩口子的目標,雖然孩子才1歲。但是讓妻子發愁的就是不知道什么時候孩子的北京戶口能搞定,什么時候夫妻倆拿的小本本不在是離婚證。當孩子大了知道自家父母竟然是離婚狀態,又會怎么想呢?
小青有個武漢的朋友,雖然還沒結婚,但是在她看來,買房首選必須是學區房,不然都不做考慮。而有像她這樣想法的人絕對不是少數,大家爭相恐后的想去買學區房,有的人是因為剛需,是為了自己的孩子考慮,而有的人是為了賺差價,好學校的名額只有這么多,只有在學區內的孩子才可以進入,這樣的供需緊張,讓學區房的房價水漲船高。就算無法買賣,租金也是高到咋舌。以北京市海淀區某學區為例,周圍的一套40平米的學區房,其租賃價格高達每個月12000元左右。而這個價格往往是一個家庭一個月的收入,而這樣的房源,每每到7、8月份還供不應求。各種家長為了讓自家孩子能住的距離學習近一點,為了孩子能進入個好學校,無不爭先恐后的選擇學區房。
小青想說:各位家長你們在看完這些案例后,對于學區房的看法又是怎樣的呢?不僅僅是北京,在全國各地,關于學區房的話題一直是熱議的,這次西城區的政策出臺,其最終目的是打破學區房桎梏,不讓孩子因為地區的差異從而得到學習上的差別待遇,并且可以降低學區房的售價,穩定房屋市場。而最終的走向是如何的只能讓時間來給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