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大青鳥總部 2020年02月17日 11:34
今年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全國上下都在緊張焦灼地抗擊疫情,復工時間推遲,戰斗何時結束仍未可知。基于現階段情況,成千上萬個企業可能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企業的一份子,以及即將進入職場的高校畢業生們,我們該如何應對?
當企業推遲復工或者啟動“云辦公”措施的時候,表面上我們擁有了更多時間和空間上的自由,實際上對我們也是很大的挑戰,在家里工作會存在易分心、懶散等問題,這是非常考驗一個人的自控能力。如何輕松又高效地實現“在家辦公和學習”呢?
01創造一個適宜工作和學習的環境
在家工作和學習極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你會發現,白天家里噪音不斷,電視聲、親人說話聲等都會分散你的注意力,甚至會讓你抓狂。創造一個封閉、安靜的工作環境是工作學習必不可少的條件。我們必須找到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例如書房、臥室,有一張干凈的書桌。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將手機調為靜音,規定好在家上班的時間,跟家人達成共識,避免一切打擾。不然一會兒父母來送個水果茶歇、朋友來個電話,都會讓你的思路被打亂。只有在不被干擾的情況下,才能連續安心工作。
tips:工作學習環境除了封閉、安靜之外,切記不可太過安逸,比如倚在床上、躺在沙發上。
02休假狀態切換至工作學習狀態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過,“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良好的心態對在家辦公也非常的重要。
首先,你需要有個不錯的精神面貌。拖鞋、睡衣、零食,這樣的“居家裝備”很容易讓人產生惰性,必須完全切換至辦公室模式的作息和穿著,給自己在家工作和學習創造必要的儀式感。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睡眠,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讓頭腦中意識到“要開始工作”了。
其次,你需要集中注意力,盡量讓自己靜下心來。少看新聞頭條,少刷短視頻app,過多碎片化的信息是沒有太多實際價值的,而且極易影響一個人的情緒,導致無法集中注意力。你可以利用電腦,播放一些背景音樂或者白噪音,幫助自己更好地進入工作學習的狀態。
最后,暗示自己,“我現在已經坐在辦公桌前,立刻進入工作狀態。”
tips:如果自己無法進入工作狀態,可以尋找一個監督者。這個人可以是自己的老師,也可以是自己同輩的朋友。
03制定計劃,合理分配時間
在公司上班、學校上課的的時候,你的領導、老師會有監督你的狀態,還會在檢查你的工作學習成果。然而,當你在家的時候,就少了旁人的監督。這個時候,借助一個合理的工作計劃來約束自己尤為重要。
設定合理的工作或學習目標并寫下來,貼在辦公區域會起到警醒作用,把工作任務拆解量化,落實行動起來更加簡單。比如,今天要寫幾篇稿子、看幾篇論文、背多少單詞、完成哪些事項、達到多少預期等等,都可以細化到以小時為單位。
定好每天的工作內容清單,并預估完成時間,定好休息鬧鐘,保證勞逸結合。涉及與其他人配合的工作,可以通過在線軟件協同處理,提升效率。工作和學習時盡量把手機放在離自己比較遠的地方,避免打擾,需要回復的信息可以在休息期間完成。
工作學習計劃不僅要包含今天的待辦列表,還應該預留一定的時間,對每天的工作進行總結復盤。在快要“下班”之前,對自己當天的工作進行梳理總結,對已完成事項做好整理,對未完成工作列入明天計劃,重要工作及時與導師、同伴或上級領導進行匯報。
tips:工作內容劃切記不要超飽和制定,而要量力而行,否則每天無法達標,導致計劃如同雞肋。
04自我迭代,自驅動式學習
在家辦公學習期間,我們節約了交通時間,也省去了很多溝通環節,在工作學習之余還可以多騰出一些時間,審視當下的情況,規劃一下自己的未來成長。可以通過各類在線學習平臺,加強自我提升,在這個特殊時期,為自己實現彎道超車做好更多的知識儲備。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提升什么,不妨“吾日三省吾身”:
a.在學習和職場中哪些工作任務讓自己做起來非常吃力?
b.如何解決當前職業生涯中遇到的痛點?
c.是否可以考慮自己下一個職業發展的晉升目標?
這次疫情危機,我們要掌握在家辦公的技巧,學會審視自己、充實自己,堅持學習,逐漸增強自己的職業能力,讓自己能夠自驅動式的學習,讓自己的能力在崗位上無可替代。
面對接下來不確定的就業情況,抓住機會加油充電,通過在家自學、網絡課堂學習,不斷增強自己的知識儲備,持續優化自己的簡歷,提高自己就業的“抗風險性”。
在家辦公和學習聽上去很不錯,其實不知不覺已經開啟了淘汰模式,自律的人已經在不知不覺找到了感覺,高效率完成本職任務之外,還能提升自己。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有危機意識,要想到自己有一天可能會被替代。我們要讓自己保持“鮮活”的競爭力,無論是對自身領域的專業能力,還是其他跨界的能力。
北大青鳥全國各校區均推出了“免費直播精品課,學習小技能讓你變得更強大,了解免費直播課,可以登陸各個校區官方網站了解最新課程哦!
作者:章宏磊
編輯:河海大學就業新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