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大青鳥總部 2019年07月04日 09:35
每一位程序員,初入職場的時候都會經歷新手期。可為什么,有的人可能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逐漸成長為圈中“大神”,工資翻著倍的往上漲。而我們都工作兩三年了,還拿著剛入職的低工資,除了歲數,好像一切都止步不前,沒什么改變。
對于一名新手程序員,在小白到大神的成長過程中,有哪些誤區是我們應該避免的呢?怎樣才能快速實現從底層碼農到高級愛馬仕的蛻變呢?北大青鳥幫大家梳理了幾點,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01經歷≠經驗,避免磨時間
我們經常聽到這么一句話:“想要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你至少得專注這個領域10年”。但這并不意味,只要你在一個領域呆夠十年,就一定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一定要記住,經歷≠經驗,別說工作十年,就是很多工作二三十年的也不見得可以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因為他們的工作只是經歷,只是單純的時間堆積。想要成為高手,需要的不僅僅是時間的積累,更需要將“經歷”進行歸納總結,升級為自己的“經驗”。否則,可能若干年后,你依然只是處在碼代碼的“新手期”。
舉一個直白的例子:一個2年“工作經驗”的Java程序員水平可能遠高于一個10年“工作經歷”的Java程序員,所以在工作中,我們得提高效率,不要盲目的熬夜敲代碼,亂磨時光,得懂得將“經歷”內化成自己的“經驗”才是王道。所以,在平時完成項目工作一定要多多積累經驗,多總結,而不僅僅是完成任務就了事兒。
02缺乏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
很多新手期,甚至是敲了很多年代碼的程序員,都有這樣的習慣。每次在工作過程中出現了一點問題,比如程序死了不動,第一反應就是就是找大牛詢問,去求證。甚至編譯不過,就開始尋求幫助,比如轉向桌子對面的同事,轉向各種各樣的微信群、QQ群,轉向找高手幫他指點一條明路,自己從來不會主動思考,哪怕是連主動找度娘都不愿意。
誠然,通過這種方式看似可以快速解決出現的問題,但長期以往,對自己水平的提升有百害而無一利。因為你每次解決問題,都是在借用別人的知識和能力,并不是自己的。走捷徑只能呈一時之快,選擇那條需要付出時間精力去摸索的路,才能走的長遠。
所以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應該努力地思考、查閱資料、嘗試調試和解決,而不是到處去各個微信群問、找牛逼的同事問。
03只做份內事,不聞窗外聲
很多初入職場的程序員都會有這樣的心態,我是搞Java應用的,就只做跟Java相關的,什么H5前端平臺,統統避而遠之,然后還有非常有依據的理由,“我的工作不涉及這個”......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短期看好像是聰明之舉,可永遠停留在自己心理舒適區,就意味著永遠改變不了。如果我們不能在知識的廣度上成就自己,每天盯著自己的幾行代碼,甚至基本的平臺知識都不具備,一旦我們從事的領域不再熱門,這時,我們就可能得面對就業市場緊縮的痛苦,而我們別無他途,這樣,中年危機也許又會加重.....
所以,作為一名初入職場的碼農小白,不僅要立足本職工作,本領域知識,還要拓展相關知識廣度,以及其他綜合能力,包括業務能力、溝通匯報能力等。一味閉步自封,只會讓自己距離優秀漸行漸遠。
推薦閱讀:
珠海java培訓_北大青鳥官方網站 |
海口java培訓_北大青鳥官方網站 |
惠州java培訓_北大青鳥官方網站 |
徐州java培訓_北大青鳥官方網站 |
貴陽java培訓_北大青鳥官方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