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大青鳥總部 2018年11月23日 11:11
為提高勞動者素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就業,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決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那么,到底什么是產教融合?
據百度百科的介紹,產教融合是指職業學校根據所設專業,積極開辦專業產業,把產業與教學密切結合,相互支持,相互促進,把學校辦成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科技服務為一體的產業性經營實體,形成學校與企業渾然一體的辦學模式。2017年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深化產教融合。
換句話說,就是學校不僅僅是教授理論知識的場所,更要把學校辦的像企業,創造類似于真實職場的辦學模式,讓學員在校就能了解企業環境,獲得項目經驗。這一點,職業教育在產教融合這條路上起到了突出的作用。《決定》明確提出,要牢固確立職業教育在國家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位置,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適應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以及社會公共服務的需要,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面對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改革,對于作為受教育的學員們而言,是機遇,更是挑戰。一方面,隨著改革的深入發展,學員們可以享受更多隨之而來的社會資源,學習的資源更豐富,就業的機會更多;另一方面,現代職業教育的改革,是一個長期且艱巨的任務,教育資源分配依舊不平衡,校企合作模式還不夠深入……這些問題的存在,也讓學員們的職業教育不斷受阻,依舊是個挑戰。
北大青鳥作為國內成立較早的IT職業教育機構,緊緊跟隨國家政策和行業趨勢,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新舉措,著力構建產教融合新格局。一些中心校區積極和當地企業和初高中職業院校合作,給予學員更多的企業實訓機會,讓他們更好的鞏固和提高技術,增加了更多企業項目經驗。而這一模式也得到了合作企業的大力認可。
圖:學員們順利通過2個月的企業實訓,做項目匯報
而面對當前的實際情況,作為學生群體也應該積極適應當前的變革,北大青鳥總結經驗,給予學員們一些實際的建議。
建議一:敢于創新,使自己思想隨著不斷發展的客觀實際變化而變化
當前社會日新月異,AI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概念深入人心、國際化合作不斷深入,傳統的學習觀念、學習技巧和學習內容,已然不再適應于當前社會的發展,因此,學員們應敢于創新,打破傳統觀念,隨著不斷發展的客觀實際變化而變化,讓自己不斷努力去適應時代的發展。
建議二:擁有一技之長,活出不一樣的精彩
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不僅是企業發展越來越受限,人才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面對如此的社會環境,作為學員們,應努力抓穩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帶來的社會資源,不斷優化學習方法,讓自己擁有一技之長,立足社會,活出不一樣的精彩。
建議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光憑書上得來的經驗,遠不及種了幾十年農田的老農民”。很多同學拿到新教材時,可能通過反復的閱讀,對基本要點滾瓜爛熟,但一旦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問題百出,這也意味著“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傳統學習方法已經無法再發揮作用了。因此,學員們應努力跳出枯燥的文字知識,嘗試從應用層面去考慮問題、解決問題。
要知道,實際的動手能力得到提升,畢業后可快速的進入工作崗位,也可加快從一線員工成長為管理人員的進程,成為一個適合市場的真正的應用型人才。
建議四:轉變觀念,以市場為導向,以能更好的就業為動力
不管學習哪種專業,最終都是為了讓自己擁有一技之長,從而更好的立足于市場,立足于社會,因此,不能死讀書,要把眼光放長,以市場為導向,以更好的就業為動力,深入校企合作的模式中,在學習的同時做好實操工作,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水行莫如用舟,陸行莫如用車。在一個職業分工結構合理的社會,不僅需要學術型的人才,也需要技能型人才,特別是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在適應經濟新常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互聯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今天,作為受教育的我們,當務之急是轉變傳統觀念,找準方向,學習一技之長,讓自己能快速融入不斷發展的社會生活中去,并努力占有一席之地。